世界肝炎日 | 了解我们的小心“肝”
2023年7月28日是第十三个“世界肝炎日”宣传的主题是“共同抗击肝炎疫情”,今天跟大家主要介绍一下脂肪肝。脂肪肝
算得上是当今一种“时髦”病
由于其迅速升高的发病率
且不同年龄、性别、种族均可以发病
脂肪肝已经超过病毒性肝炎
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
脂肪肝属于一种比较隐性的疾病,很多时候不便发现。有的人认为:胖的人才会有脂肪肝,我不胖所以不用担心;只要吃素就能预防脂肪肝;脂肪肝只是小病,它自己会好的……
那脂肪肝难道只是肝脏表面包着一层油吗?不对!
脂肪肝:全称脂肪性肝病,是指肝细胞脂肪过多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。
正常人肝脏中脂肪含量3%-5%,但是其重量超过5%时,肝细胞就会脂肪变性,这就被称为脂肪肝。
如果有以下症状出现,要小心了,可能患上了脂肪肝。
1. 食欲不振
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,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,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,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。
2.恶心、呕吐、腹胀
轻度脂肪肝若有肝功能损害,可伴有恶心欲呕、厌油、上腹饱胀等不适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。
3.疲倦乏力
中度以上脂肪肝会有倦怠、易疲劳的表现。
4.维生素缺乏症
脂肪肝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症状表现,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、舌炎、口角炎、皮肤瘀斑、角化过度等。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、牙龈出血、鼻衄等。
5.内分泌失调
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、睾丸萎缩、勃起功能障碍,女性月经过多、闭经,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。
6.黄疸
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,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,渗入组织,将巩膜、黏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。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,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、倦怠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,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。
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,过食肥甘厚味,过逸少劳,或复加情志失畅,导致肝失疏泄,脾失健运,气滞血瘀,而形成脂肪肝。对脂肪肝来说,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症状的,只有在B超下才能看到。因而其治疗来说重在预防为主。在早期,轻中度即开始干预才是最重要的。
中医治疗在脂肪肝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遵“肝病治脾”理论,脂肪肝的中医治疗,主要为辨证论治,可以通过中药进行减脂、减重,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治疗,比如通过有氧运动与锻炼进行减肥,起到降脂、轻身的作用。还可以通过服用药膳,穴位埋线,针灸,特定的保健气功锻练等等进行调理。这些没有副反应的治疗更能被人们接受,而且其治疗的效果是大于单独药物的。
中医科
中医科是上海禾滨康复医院重点科室之一,科室充分运用中医药辨证论、治理论,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、康复和健康调理、养生保健等。
科室具有丰富的内外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经验,尤其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,涵盖消化、内分泌、呼吸、神经、泌尿、皮肤等系统疾病;通过运用传统中医针灸并配合现代理疗设备治疗各种慢性病,尤其对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肩周炎、失眠、头痛、中风后遗症等疗效显著。科室开展的诊疗项目还包括:针灸、拔罐、耳穴压丸、艾灸疗法、中药贴敷、电针疗法、推拿、穴位注射、穴位埋针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