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院指南(23):下肢水肿患者健康宣教
上海东广康复医院提示您:下肢水肿是一种常见症状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如心脏疾病、肾脏疾病、下肢静脉疾病等。了解相关知识并做好日常护理,对缓解症状、促进康复十分重要。
一、疾病认知
病因:心功能不全时,心脏泵血能力下降,血液回流受阻,会导致下肢水肿;肾脏疾病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,体内水钠潴留,也会引发水肿;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血栓形成,影响静脉血液回流,同样会造成下肢水肿。此外,长时间站立、久坐、妊娠等也可能导致生理性下肢水肿。
症状识别: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脚踝或小腿轻度肿胀,按压后出现凹陷,恢复较慢;随着病情发展,水肿范围可能扩大至整个下肢,皮肤发亮、紧绷,严重时还会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。若发现下肢水肿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呼吸困难、少尿、血尿等其他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二、生活护理
体位管理: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,高于心脏水平,可在脚下垫枕头或被子,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水肿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,定时活动下肢,如每隔1 - 2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,做简单的伸展运动。
饮食调整:限制盐的摄入,每天不超过5克,减少水钠潴留。增加蛋白质摄入,多吃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,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。同时,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,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。
皮肤护理:保持下肢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。穿宽松、柔软的衣物和鞋袜,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。
三、病情监测
体重监测:每天在同一时间、穿着相同衣物测量体重,若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,可能提示体内水分潴留,需及时关注水肿变化。
水肿程度监测:观察下肢水肿的范围、程度,可通过标记水肿边界、测量下肢周径等方式记录,以便对比病情变化,及时向医生反馈。
四、康复运动
适度运动: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游泳、太极拳等,每周至少150分钟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减轻水肿,但要避免过度劳累。
腿部运动:进行简单的腿部锻炼,如踝泵运动,即双脚用力屈伸踝关节,每次3 - 5分钟,每天3 - 4组;还可以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练习,增强肌肉力量,改善静脉回流。
五、就医指导
及时就医:若下肢水肿原因不明、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,如心慌、气短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等,应立即就医,查明病因,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遵医嘱治疗: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、定期复查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。如需使用利尿剂等药物,要注意观察尿量、电解质变化等情况,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。
上海东广医院祝您早日康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