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

科普|夏季高温下锻炼,这七条“保命法则”必须牢记
时间:2025-07-14 13:49:30

    烈日炙烤,热浪翻涌,如何在运动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健康?这份科学、实用的夏季锻炼指南,为你的夏日运动保驾护航。


一. 时间选择:避开烈日“锋芒”


1、黄金时段:清晨(5点-8点)或傍晚(6点后),避开10点至16点的紫外线最强、气温最高时段。

2、灵活调整:如遇高温预警或极端闷热天气,果断暂停户外高强度训练,或选择通风良好的室内场地。


二. 科学补水:不止是“多喝水”


1提前储备:运动前1-2小时,分次饮用400-500毫升水或电解质饮料。

2持续补充:运动中每15-20分钟补充150-200毫升水分,即使不渴也要定时饮水。

3电解质平衡:超过1小时运动,必须补充含钠、钾的电解质饮料,避免低钠血症。

4运动恢复:运动后2小时内,继续补充500-700毫升水分,观察尿液颜色(淡黄为佳)。


. 装备选择:透气防晒是关键


1、速干面料:穿着浅色、轻薄、吸湿速干的专业运动服。

2、全面防护:佩戴透气运动帽、防紫外线太阳镜,裸露皮肤涂抹SPF30+、PA+++防水防晒霜。

3、足部保障:选择透气网面跑鞋及吸汗运动袜,预防水泡和真菌感染。


四.强度控制:倾听身体“警报”



1、主动降档:较凉爽季节降低30%-50%训练强度,延长组间休息时间。

2、循序渐进:初练者从短时间、低强度开始,逐步适应高温环境。

3、警惕信号:出现头晕、恶心、肌肉痉挛、过度疲劳或心率异常飙升时,立即停止运动!


五.场地安全:环境因素不容忽视


1、避开车流:晨跑/夜跑避开主干道,穿戴反光标识,预防高温下的交通事故。

2、警惕“热地板”:避免赤脚在暴晒后的地面运动,防止烫伤。

3、室内通风:健身房锻炼需确保空调温度合理(建议26℃左右)且空气流通。


六. 特殊人群:加倍谨慎


1、慢病患者: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医生评估前,避免高温下锻炼。

2、儿童老人:体温调节能力弱,需在凉爽时段进行极低强度活动,并密切看护。

3、感冒/熬夜者:身体状态不佳时,暂停高温环境运动。


七. 中暑识别与急救:分秒必争


1.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四肢肌肉疼痛抽搐 → 立即补水补盐,阴凉处休息。

2.热衰竭头晕恶心、虚弱头痛、大量冷汗 → 紧急转移到阴凉处,补充含盐冷饮,抬高下肢,及时送医。

3.热射病(致命!)体温>40℃、意识模糊、无汗、抽搐 → 立即拨打120! 同时快速物理降温(冷水浸泡、冰敷大动脉),切勿喂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