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养生 | 润燥养肺,巧防“秋虎”为秋冬健康奠基
时间:2025-08-11 08:18:09
立秋,标志着夏季的炽热渐行渐远,秋季的序幕缓缓拉开。然而,“立秋”并非意味着立刻“秋高气爽”。
此时正值“三伏”中的末伏前后(今年末伏为8月14日至8月23日),暑热余威犹在,甚至可能出现比盛夏更闷热的“秋老虎”天气。因此,立秋养生,关键在于清解余暑、防燥润肺、健脾祛湿、收敛阳气,为一年的收成和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
1. 饮食调养
白色食物当令:中医认为白色入肺。莲藕:生津止渴、清热润肺、凉血散瘀。银耳羹(可加莲子、百合、枸杞)是经典润燥甜品。百合:清心润肺、安神止咳。梨: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。脾胃虚寒者宜熟食。
蜂蜜:天然滋养品,润肺止咳、润肠通便。注意一岁以下婴儿不宜食用。
杏仁: 南杏仁(甜杏仁)润肺止咳,可做杏仁露、杏仁豆腐;北杏仁(苦杏仁)微毒,需炮制入药,止咳平喘力更强,日常食用宜选南杏仁。
2. 起居调摄
立秋后,应比夏季稍早入睡(争取在22:30-23:00前),以顺应阳气收敛;清晨宜早起(6点左右),呼吸新鲜空气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保证充足睡眠,有助于养阴润燥。
防暑防燥 两不耽误立秋后仍有高温天气,防暑降温不可松懈。外出做好防晒,及时补充水分,备好防暑药品。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定时开窗通风。多喝温水。
3.中医外养
可以按揉以下穴位,润燥固表,提升正气。
肺俞穴(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): 调补肺气,止咳平喘。可经常按揉或温和艾灸(体质偏热者慎灸)。
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: 健脾胃、补中气、增强免疫力。是四季皆宜的保健要穴,按摩或艾灸均可。
迎香穴(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.5寸): 通利鼻窍,预防秋季感冒、鼻炎。可经常用食指指腹按揉。
合谷穴(手背第1、2掌骨间,第2掌骨桡侧中点): 疏风解表,通络止痛。按摩此穴有助于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、便秘等。
立秋仍需关注天气变化: 立秋后天气多变,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增减衣物,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