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

健康科普 | 夏秋之交,流感高发 科学预防,安稳入秋
时间:2025-09-15 09:02:09

        申城持续高温,但早晚已悄然透出一丝秋意。这种“白天酷暑,夜晚微凉”的巨大温差,正是流感病毒最“喜欢”的传播条件。为何夏秋之交流感会高发?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,保护自己和家人?


一. 流感“高发期"

       (1)温差大,人体免疫力“开关”波动:频繁出入于空调低温与室外高温环境,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免疫功能会忙于应对,导致抵抗力暂时下降,给病毒以可乘之机。

       (2)空气干燥,病毒更易传播:秋季空气湿度降低,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,传播距离更远。干燥的空气还会使我们的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,其固有的屏障和清除功能会减弱,病毒更容易附着和入侵。

       (3)室内聚集,增加交叉感染风险:高温天气,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密闭的空调房内,空气不流通,一旦有传染源,病毒极易在人群中进行传播。



二 . 流感的“真面目”


       很多人误将流感当作普通感冒,实则不然。流感由流感病毒(主要为甲型、乙型)引起,其特点是:

       1. 流感起病急: 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症状。

       2. 流感症状重: 高烧(常达39-40℃)、头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是其主要特征,而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。

       3. 流感传染性强: 极易在家庭、学校、办公室等场所造成聚集性疫情。


       4. 流感并发症风险高: 对于老年人、年幼儿童、孕妇、有慢性基础疾病(如心肺疾病、糖尿病、免疫低下等)及肥胖者,流感可能引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
三.  构筑健康“防火墙”

(1)做好个人防护,切断传播途径:

       勤洗手,会洗手:使用流动水和肥皂(或洗手液)洗手,采用“七步洗手法”,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、外出回家、饭前便后之后。无条件时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替代。

       科学佩戴口罩: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(如地铁、商场、医院)、密闭空间或与有呼吸道症状者接触时,正确佩戴口罩。

       注意公共卫生: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住口鼻,随后及时处理纸巾并洗手。


(2)增强自身免疫力,筑牢内部防线:

       均衡营养:多吃富含维生素C(如柑橘类水果)、维生素E(如坚果)和优质蛋白(如鱼、蛋、奶)的食物,为免疫系统提供“弹药”。

       充足睡眠:避免熬夜,保证高质量的睡眠,有助于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增强。

       适度锻炼:选择在早晚凉爽时段进行散步、慢跑等中等强度的运动,避免过度劳累。

       充足饮水:高温天人体易缺水,多喝温开水或淡茶水,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,增强防御能力。


3保持环境健康,消除病毒温床:

       经常通风: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
       空调清洁:定期清洗空调滤网,防止病菌在内部滋生。开启空调时,温度不宜过低,设定在26-28℃为宜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

 

四. 出现症状,如何应对?

1. 及早就医


        一旦出现高热、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,特别是高危人群,应立即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,由医生诊断并指导治疗。

2. 居家休息

       避免带病上班上学,减少与他人接触,防止疫情扩散。

3. 对症处理

       充分休息,多喝水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。

        夏秋更迭,流感虽凶,但可防可控。通过做好个人防护、增强免疫力这几道核心防线,我们完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,远离流感困扰,健康、安稳地迎接金秋的到来。